數字微安表節能減排成為中國水電開發的借口(咨詢電話021-56479693)(咨詢電話021-56479693)021-56480482 021-56412027
經過7年沉默,中國發改委官員近日**就怒江水電開發表態,認為"一定會開發"。"十二五"規劃對節能減排任務的進一步壓力,和政府、國有企業愈發頻密的水電開發動作,使外界猜測,水電將有一個"大躍進"。
1月28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就怒江開發表態:"我個人認為怒江一定會開發,因為怒江的上游、下游都已經在建設,過去有人提出,要留一條生態江,我認為其理論、實踐都不那么現實,所以我們希望能在深入論證的基礎上,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能盡快啟動怒江的有關電站建設。"長期報道水電問題的**記者劉鑒強認為,過去水電開發因給生態和移民造成的**影響,受到很大爭議?,F在利益集團正以節能減排為借口,試圖掀起新一輪水電開發的熱潮。
2004年,在環保組織和媒體壓力下,溫**總理在發改委上報國務院的《怒江中下游水電規劃報告》上親筆批示:"對這類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且有環保方面不同意見的大型水電工程,應慎重研究,科學決策。"
隨后幾年中,怒江水電開發方極為低調,即便有前期的勘探與移民,也極力避免引起公眾注意。此次主管官員如此高調,令中國NGO覺得事態嚴重。 怒江為中國西南地區大河,發源于青藏高原,流入印度洋,水力資源豐富,是現在中國**一條沒有被大規模開發的大河。
據報道,按照*初的設想和水電開發的設計方案,怒江的13級電站年發電量可達1029.6億千瓦時。經測算,電站建成后,發電產值將達360億元,每年可上交國家利稅80億元,地方的財政收入將增加27億元。同時,電站建設的工程投資約需1000億元,電站的建設將帶動怒江相關產業的發展。
"水電開發確實能帶來經濟發展,但未必能惠及當地民眾。"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他認為目前不夠公開透明的決策機制,令水電開發將官員、開發商和少數學者的利益*大化,卻可能破壞生態、影響居民生計、引發地質災害。
當年怒江建壩爭論正酣之時,《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曾在2003年第10期《水能技術經濟動態》上讀到了關于《怒江中下游水電規劃報告》評審會上的言論:"怒江水電開發勢在必行,在國家批準之后應盡早開展下階段的前期工作……"
今日的"一定會開發"猶有當年"勢在必行"的決然。但當年中央高層*終回應并認可了民間呼聲,今天的中國政府可能更著急"清潔"能源水電如何幫助政府實現低碳承諾。
中國政府承諾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15%;2020年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下降40%-45%。然而十一五期間為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一些地區出現拉閘限電,2010年上半年甚至出現單位GDP能耗反彈,都表明實現上述目標壓力之巨。
2010年底,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十二五"規劃中有關電力開發的思路,提出了要優先開發水電。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十一五"規劃中未能完成的三分之二的水電開發項目,將在"十二五"期間得到釋放。
2011年1月, 環保部**次為水電開發提出縮小長江上游***自然保護區,威脅多種**特有魚類生存。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于2010年末向環保部提出聽證會請求,但未獲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