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新疆巴音郭楞州,**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宣布,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新疆—西北主網聯網750千伏**通道工程正式開工。兩項工程的開工,標志著“疆電外送”戰略實施邁出了關鍵一步。

工程示意圖
當天,開工儀式在新疆巴州電力有限責任公司主會場及新疆哈密換流站、青海柴達木換流變電站、甘肅沙州變電站、河南鄭州換流站分會場同時舉行。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規劃,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工程起點哈密南部能源基地,落點河南鄭州,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六省(區),線路全長2210公里,工程投資233.9億元;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750千伏**通道工程途經新疆、甘肅、青海三省(區),線路全長2180公里,工程投資95.6億元。
疆電外送**展開 重點建設3條特高壓能源大通道
記者還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將投資1264億元發展新疆電網,重點建設哈密南—鄭州、哈密北—重慶、準東—四川三回特高壓直流,新疆—西北聯網750千伏**通道工程和新疆送端電網。
周永康強調:要加大“疆電外送”工作力度,“十二五”期間外送規模達到3000萬千瓦,確保“疆電外送”特高壓工程等重大項目早投產、早見效,盡快把新疆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解決中、東部地區的缺電問題。
3000萬千瓦,年外送電量超過1950億千瓦時,可以就地轉化原煤6800萬噸,相當于2011年全年新疆原煤產量的半數以上。
根據測算,哈密南—鄭州、哈密北—重慶、準東—四川工程送到河南、重慶和四川的落地電價仍低于目前三省(市)煤電標桿上網電價,將有效抑制受端地區電價增長。新疆煤炭就地轉化為電力后,每年可外送電量1650億千瓦時,利用煤炭8000萬噸。與運煤相比,產業鏈得到進一步延伸,資源附加值更高,可直接拉動投資達3000億元,可提高新疆GDP約1.5個百分點,增加就業崗位6萬個,間接可解決30萬人的就業,增加地方政府稅收超過20億元/年。
特高壓輸電工程**落戶大西北
2010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了又一個十年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目標。其中包括建成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在四大基地之中,能源開發被擺在首位。特高壓**落戶大西北,將煤炭、風能和太陽能就地轉化為電能,新疆能源“走出去”有了大通道。
維語中意為“大門”的哈密,成為新疆能源外送之門,成為中國能源版圖上的戰略要塞,也成為邊疆與中原新的樞紐。隨著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開工,新疆將建設3條特高壓,兩條750千伏線路,風火水熱在哈密打捆外銷,形成了東西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局面。“未來中國內地能源主要從西部來。”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助力西部風電資源開發
新疆哈密是一個風能充足的地方,風力發電潛力十分巨大,被國家確定為7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全疆規劃的9大風電場中,哈密地區占3個。哈密地區規劃總裝機規模到2015年達600萬千瓦,到2020年達1180萬千瓦。
風電廠出力受當地風力大小的影響,穩定性較差,只有并入電網,與其它可調控的發電資源相互協調才能使電力供應與使用做到實時平衡,保證用戶的可靠的電力供應。在我國西部地區,由于受自然條件限制,工業企業不能大量的落戶于此,當地用電負荷較低,電能消納能力較差,由于電力的發、供、用的同時性,如何消化如此巨大的風電資源是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