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以色列的科學家日前稱,他們*近成功地繪制出了不同氣味的三維立體圖,這在人類科學史上尚屬**。這一*新成果不僅將有助于揭開人類嗅覺的奧秘,還使得未來利用計算機網絡傳送氣味成為了可能。 科學家們稱,眾所周知,音符“哆”與“啦”的距離在音階上比“哆”與“來”的距離要遠得多,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的耳朵能聽出這種差距,更是因為前者的音頻差距比后者更大。一直以來,科學家們之所以沒能發現氣味間的這種物理關系,是因為氣味分子比音頻更難以描述清楚。
為了繪制出這種氣味圖,科學家們研究了250種有氣味的物質,并為每一種物質列出了一張約有1600種化學特性的表。神經生物學系與計算機科學和應用數學系的科學家們根據這個數據集,描繪了一張多維的氣味圖,顯示了各種氣味分子之間的距離。*后,科學家們將需要用來確定氣體圖上氣味的特性表削減到約40種化學特性,然后測試大腦是否能像識別音階一樣識別這張圖。
以前,科學家們研究測量過各種實驗室動物--從果蠅到老鼠--對氣味的神經系統反應結構。通過重新分析這些發表的研究論文,研究人員們發現,對所有物種而言,氣味圖上的氣味越相近,則其神經系統結構越相似。通過預計可能引起的神經系統結構,并將其與東京大學的嗅覺實驗結果進行比較,科學家們還對70種新氣味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他們的預測與實驗結果非常接近。這些研究發現有力地支持了科學家們的理論,即與認為嗅覺是一種主觀經驗的傳統觀點相反,氣味的組織有普遍規律,并且我們大腦對氣味的感知也遵循這些普遍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