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設備制造商加大“走出去”力度(咨詢電話021-56479693)
(咨詢電話021-56479693)021-56480482 021-56412027
為促進了風電規模化發展,過去提倡建立大基地融入大電網,但當前更希望在此基礎上,支援資源不太豐富的地區,發展低風速風電場,倡導分散式開發。”近日,史立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并不意味著放棄原來的大基地路線,而是“兩條腿走路”,讓企業不要只盯著大基地而盯著國內,云南、安徽、湖北、湖南、山東、山西、重慶、貴州、西藏和四川等地都具有這樣的條件。他表示,過去風電投資過于集中在內蒙古和甘肅、東北等地,在投資熱潮中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對產業布局和技術進步造成不利影響,必須保持合理的發展速度,保留技術成熟的空間。未來行業發展也會更加朝科學精細化發展,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率,海上風電將是發展重點。
與此同時,伴隨著行業產能的擴大、增速放緩,國內風電設備制造業也急需尋求出路,寄希望于通過出口和海上風電擺脫增速下滑的困境。
張硯霖指出,風電企業在面臨目前困境的情況下,必須積極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而海外市場無疑具有巨大的潛力。以歐洲市場為例,丹麥、英國等國家均**風電發展潛力,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另外印度、美國等市場同樣具備發展潛力。雖然海外市場的開拓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國內企業只有積極走出去,參與全球競爭,方能求得進一步成長。
目前,金風、明陽風電等大廠紛紛將目光瞄向歐美發達國家。據風電行業世界權威咨詢機構BTM預測,至2014年,美國和印度市場的風電裝機容量增速將分別達到23.3%和20.3%。
應該說,國內設備制造商加大“走出去”力度,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有利于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但對于開拓國際市場,一些專家則持謹慎態度。主要觀點是,國內風機廠商的技術大多通過購買國外**或引進設計圖紙獲得,缺乏自主**的產品,在海外市場很難獲得認可,而且后期的維護維修和技術更新亦會面臨著較多的問題,短期內很難迅速打開國際市場。
有專家建議,中國風機企業不如學習印度蘇司蘭公司,其生產基地位于印度,但卻在歐洲發達國家廣設研發中心。中國廠商在海外設立營銷機構的同時,亦應設立技術中心。蘇司蘭去年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八,其在德國、丹麥、荷蘭等建立了研發基地,并且收購了荷蘭、德國的制造公司,該公司在印度之外的訂單已高達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