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信電氣公司94年成立,現在公司擁有國家信息產業部二級資質,年創產值5000多萬,基本北方聯合電力投了六億多,幾家公司作的,占三分之二的份額,電力信息化方面,生產管理,門戶系統,ICP都全程參與。是一個綜合性的集成公司,擁有軟件開發能力。內蒙古的電力工業在90年代初開始快速發展,09年底內蒙電網裝機容量已達5300萬千瓦,風電并網600萬千瓦,煤炭產、儲量國內**。

入廠煤**手段逐漸多樣,燃料管控難度逐漸加大。幾個因素,一個因素內蒙的煤大部分好的煤都外運。內蒙古大力發展煤化工,用電量大,用水量大,用煤量大。現在柴油比較緊張,大家都嘗到甜頭,政府大力倡導搞煤化工,對能源方面,煤化工又拿走一部分。內蒙的電價很低,好煤都運走了,次煤給了發電廠,發電廠吃不到好煤,煤價也是相對偏高。造成內蒙電力企業處境艱難。北方聯合電力需要生存,外面的市場管不了,只能內部挖掘,精細化管理,下大決心做這一塊。通過招標,選擇了我們公司,幾個方面:
一方面是99年給他們開發過軟件,對他們有一定了解。另外我們是自動化公司,我們十六年服務電力,積累了很多自動化人才和懂燃料的人才。當時集團的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和我談,把這個東西搞出來,不惜任何代價,我們能夠放手做,二電廠的廠長、生產部長一半工作協調組織,力度非常大。能夠把燃料自動監管系統做出來,起到**作用。
這個軟件的發展,實際上應該是三個階段,主要把前兩個階段說一下:
**階段,就是純軟件系統,過去通過手工輸入,準確度差,時效性差,效率也低,關鍵起到管控,煤廠遠離廠區,監督非常難,很多管控環節都是分散的,從入場到采樣,到過磅,煤廠管理,回皮,化驗等,都可以繞圈、遙控**?,F在很多企業已經搞了一些燃料管理系統,事實上都是一些信息孤島,沒有形成閉環管理。而我們現在通過調研,和現在技術的進步,過去想做這個事很難,過去的化驗設備都是瓶瓶罐罐,數據很難上傳。
我們調研完以后,把整個各個信息孤島進行數據共享進行連接,環環相扣是可行的。要把我們現有的行政管理、自動化的控制系統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管控一體化也是可行的。正好二電廠的管理架構還是老的,燃料公司下面有化驗、采樣,全部都是自己管,現在很多管理模式是把化驗放在化驗,采購放在物資,是一種零散的,好象互相監督,實際上可以大家都有責任,大家都沒有責任。經過調演,保留原來的管理模式,燃料部**責任,從采購到入場所有環節到化驗、結算都是燃料公司一家說了算,有了問題找你一家,避免大家互相推諉。責權利放在一家,我們多年形成的管理模式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能隨便。
我們把管理的模式確定下來,一家燃料公司作為主要責任人進行管理,對他原有業務進行流程再造,重新梳理。從入場搞一個排隊系統,過去排隊也是一個走小后門,**多拉一車煤,在內蒙一年半可以掙一輛車,如果排隊沒有按時排,不讓采樣。排隊到采樣到過泵,全程自動化設備管控起來,減少人為的干預。
管控一體化總結下來,有幾個要素,*主要有翔實準確的底層數據,過磅無人參與,這肯定是真實的,采樣機采樣需要代表性。快速實時的傳輸手段,詳盡細致的對標分析,長期廣泛的數據積累,嚴禁周密的決策流程。
我們現在實現管控一體化,應用心的技術管理手段,新的燃料管理理念,形成閉環管控一體化。閉環管控模式,從制訂生產計劃到*后都形成一體化。
現在我們已經獲得**,建設起來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采樣是整個全閉環管理的關鍵,如果樣采不準,制樣、化驗、化驗數據都是不準確。
在線檢測,我們感覺起到的作用比較大的,X熒光補償快速檢測,準確度大大提高。熱值、水分、灰分馬上出來。
我們通過和二電廠的努力,開發出十二個子系統,系統是環環相扣,可以單獨運行。一下上這么多系統比較麻煩,架構的時候要整體架構,不能**醫頭,腳痛醫腳。 現在很多煤廠管理,都是用的攝象頭,我們認為在實踐不太合理。我們認為應該先找主要的。前一陣我們去的章丘,他們用的是火車煤,我們建議上一個煤質在線檢測系統,和合同對比煤是否合適,幾分鐘就出來了。
特點,減少人為干擾,公平公開,過去次煤空間非常大,可以送進去。好煤空間小,不容易及時結算,受傷害比較大。*后導致沒有人送好煤,電廠天天吃次煤。使用我們的系統,實現燃料的精細化管理,實時、準確,確保公開化。
目前我們做了二電下屬的十個電廠,全部集成下來,上傳到分公司,對十個電廠的數據進行集中管控。過去都是報表,現在直接從磅房和實驗室出,非常準確。
分公司管理模塊,適時數據采集、多元動態對標,下屬電廠建模分析,多元預警告警,指標抽查管理等。
特點采集入廠煤熱值非常準確,考核可以按照周、月、季度。
分公司的作用就是控制成本,與優選的供應商長期合作共同發展,按需動態調節儲煤量,靠"時間差"平抑煤價,*低熱值控制考核更加精細化。 這是集團下一步要開發的軟件。
項目成功實施的思考,架構先行,整體安排,細致分析,**設計,領導支持,各方配合,轉變觀念,不斷推進。